文化之窗

悦读阅美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之窗> 悦读阅美> 正文>

悦读阅美 | 学生荐书(8)

2024/05/29  点击:[]

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考古学的发展加速了历史研究的进步,考古可以让一个民族变得更加透明,有利于了解历史的每一个脚印和文化,对现实和社会的发展都会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1. 《考古未解之谜》

 

文娟主编的这本《世界考古未解之谜中国考古未解之谜》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与探索世界和中国历史文化,编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基础上,从古代遗址、璀璨文明、墓葬等方面入手,深入开掘掩藏与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玄机,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深入探索中外考古目前影响优选、最有研究价值的考古未解之谜,包括“解读古文明的密码”、“神奇的语言文字”、“墓葬的神秘王国”、“文物的奥秘世界”等几个方面,时间上从远古时期一直到近现代,让读者零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所选考古谜题的探秘过程玄机重重,真相则扑朔迷离,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强烈刺激着人们一窥究竟的欲望。读者可以随专家一铲一铲地发掘,与他们一起感受那激动人心的辉煌时刻,或接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失落。

馆藏地址: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5/3

 

2.《大国霓裳:沈从文和我们的纺织考古之路》

 

《大国霓裳:沈从文和我们的纺织考古之路》在中国纺织考古领域是一本承前启后的作品,体现了作为中国百年考古重要组成部分的纺织考古半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这本书回顾了沈从文、王㐨、王亚蓉等人走过的艰辛考古之路,展现了第一代纺织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发掘、保护、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奋斗历程。  

馆藏地: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7/55

 

3.《沈从文讲文物》

 

本书是他对文物研究的论述,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展示了沈从文先生的深厚学识和广泛兴趣。在创作风格上,沈从文先生的写作风格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文字流畅优美,富有诗意,对文物的描述如同画卷一般生动。他以作家的视角,通过对文物的细节描绘,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对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深入分析方面,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严谨的逻辑,对文物鉴定和艺术史进行了深入探讨。沈从文先生在分析文物时,不仅有理论阐述,还有实践经验的总结,使得本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  

馆藏地: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7/51


4. 《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

傅举有所著的《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记录了长沙马王堆三座西汉墓的发掘,使古老的西汉文明又重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彗星图,最早的太阳黑子图,最早的通过实测的地形图,最早的城市图这座汉墓因出土千年不腐女尸而名震天下。《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中作者讲述了如电影般亲身经历,妙释出土文物,修正《史记》错误,再现西汉墓主峥嵘岁月。

馆藏地: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78/5


5.《发现满城汉墓》

 

卢兆荫所著的《发现满城汉墓》记录的是二十世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满城汉墓,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两具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等万余件文物。本书作者负责并亲历这一发掘,再现了西汉帝国灿烂风华。《发现满城汉墓》中所述的满城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真实反映。满城汉墓是我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两座墓都未经盗掘,出土的随葬器物不仅数量很多,而且有不少是具有很高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是研究我国西汉时期的手工业和工艺美术发展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汉代物质文化和汉代历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馆藏地: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92/79

 

6. 《秦兵马俑探秘》

 

袁仲一所著的《秦兵马俑探秘》记录的是二十世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作者身为考古队队长,全程亲历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发掘。在《秦兵马俑探秘》中,作者妙析地下军阵排兵布阵之法,再现大秦帝国兵戎相争的历史瞬间。本书是在亲历考古发掘过程的基础上,写出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兼备的考古普及读物,有助于读者通过考古发掘过程解我国秦朝的物质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配备较多的线图、照片,以利于增强对秦始皇陵的感性认识。

馆藏地: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78/7

 

7. 《考古那些事儿》

 

 作者历经千难万险,在我国境内参与的15处重大考古现场的考古故事。其中涉及考古过程、发掘研究、对出土文物的历史追踪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完整还原。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考古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揭开文物的传奇“身世”、探究历史“细节”和大众认知上的“惊诧”。 “中华文明之太阳升起的地方”——敖汉旗;史前祭祀遗址双墩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的人工种植水稻的实证;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墓葬,千奇百怪,有水滴形墓葬、“胡须墓”等;考古人员对从一口锅样的器物上散落下来的陶片进行研究后,发现12000年前,甑皮岩人就懂得了陶器的制作,原本的锅被誉为“天下第一锅”。文物串联起中华文明的脉络,是中国人文化根基的基石。

馆藏地: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7/56


8.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

 

一百年前,中国近代学人在内忧外患中探寻民族文明起源、发掘民族历史,整理国故、考察木构,铸造起一座座民族文化新丰碑。2021年正值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华诞,新近出版的《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以下简称《荒野上的大师》)一书,又将我们带回那个中国考古学从无到有,中国学人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文化从东南沿海向内陆腹地延展的黄金年代。《荒野上的大师》讲述的是近代中国考古初创和文明探寻的故事。不同于以往的研究和著述,本书展现的完全是一幅崭新的文化中国图景:一个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现代知识阶层群体诞生,一批具有世界水准和深远影响力的现代高等学术机构建立,一种注重田野考察和科学实证研究之风的形成。

馆藏地: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7/63

 

9.《重返楼兰》

 

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我国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敦煌石窟宝藏与千佛洞佛教艺术,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纱。西域游历丛书集斯坦因这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古资料于一体,对上述考古报告进行整合修订,使大众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经过和成果。丛书共15册,本册出自《西域考古图记》:1906 年 10 月,斯坦因在尼雅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古代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意外发掘到了佉卢文文书,证实了尼雅遗址就是精绝古国,探讨了精绝古国消亡的可能与原因。

馆藏地:第三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K878/19

 

供稿者: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于卓云

 

 

 

 

版权信息:Copyright@2016吉林财经大学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联系电话:0431-84539207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技术支持:网络技术部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