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天的脚步如约而至,草木青青、生机勃勃,我们又迎来了第16个“世界读书日”。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在于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培养阅读的习惯,并通过各种活动感谢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在过去的几年中,纪念“世界读书日”的活动已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校图书馆从2009开始举办纪念“世界读书日”活动,至今已持续了三年。今年又以“校园四月春光美正是读书好时节”为主题,携手三人行读书协会、逆风文学社、汉韵国风协会、书法协会成功地举办了纪念“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
早在三月初,图书馆就开始筹备这次纪念活动,经过认真策划将此次系列主题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畅游书海之我评我论”的书评征文大赛活动;其二为“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的读书沙龙活动。
在书评征文活动中,共收到书评45篇,通过认真的评选,董京典同学撰写的《评< 雷雨>》获得一等奖;马慧玲同学撰写的《< 理想国>书评》、刘帅同学撰写的《读< 朱自清散文>》获得二等奖;安佳同学撰写的《< 暮光之城>之暮色书评》、王占伟同学撰写的《拙评< 各自的朝圣路>》、袁春同学撰写的《< 论语>别裁》获得三等奖。从征文的情况来看,总体文字水平还可以,参赛者都能认真阅读所选的书籍,文笔流畅、语言优美丰富、叙事简练。但从写法结构上有些不足,许多文章偏重于读后感。而且,“感”少“述”多,即叙述书中的内容太多,写自己的感想太少。符合书评的文章入笔角度还欠刁钻,文字欠雕琢。
所谓的书评,顾名思义就是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写作对象的。其基本功能可用服务于读者、服务于作者来概括。有学者把书评归纳为介绍性书评、评介类书评、专业性书评、阐发性书评、书话五种类型。五种类型在写作上只是侧重点不同,但都应是以书的整体形态为对象,你可以对所评的书籍进行由内到外的综合性评论,也可以有所侧重地评价其一或几个方面,但视野必须始终顾及全书。一篇好的书评还应做到对所读图书进行价值判断,以便给读者提供参考。而读后感则不同了,读后感的主要任务不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它只侧重于记录个人阅读后的感悟就行了,因此读后感是围绕读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的。体现在写作上,它只是围绕阅读对象的某一个点而散发开去,发其议论、抒其情怀。
萧乾说过:“书评家应是一个聪明的怀疑者,好的书评要用极简练的文字表现出最多的智慧。”爱德华·豪尔也曾经说过:“你的目标不只是完成书评的写作,而且要给评论本身加上一个难忘的结尾,使它成为一篇一流的文章。在被评论的书已被人遗忘后多年,你都会为这篇书评而骄傲。”
21日晚,读书沙龙活动在教学楼1401举行,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岳岷教授、宣传部张建华部长作为特约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共有7名同学作了发言。王佳宇、贾哲行同学对宝钗和黛玉的性格分析引发到现代女性应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才完美。赵文越同学讲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庄子。董京典讲述了《论语》治天下。李一江同学对《哈利波特》的作者乔安妮.罗琳的讲述,让大家了解了失败的益处与想象力的重要性。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彭赫同学与夏永健同学。因演示文稿出了问题,仍不肯放弃的彭赫竟来了一场脱口秀,讲述了影视文学对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帮助。本未报名的夏永健同学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强烈要求讲一讲,尽管只给他短短的十分钟,却让大家领略了阮籍那份孤独与寂寞,那种超拔与洒脱。同学们从古典文学到快餐文学;从中国文化到西方文化、从文学原著到影视作品侃侃而谈,不断赢得阵阵掌声。
在现场,胡岳岷教授、张建华部长对同学们的发言做了点评。胡教授用感动、忐忑形容自己的心情。感动的是同学们读了很多书,并能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诠释所读的书;忐忑的是后生可畏,如果做老师的不读书就要落伍。并为同学们推荐了五部经典著作《论语》、《老子》、《庄子》、《周易》、《孙子兵法》。
张部长首先用选题丰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肯定了同学们的发言,并鼓励同学们读经典,与大师做同学,不断进步。建议大家通过影视作品帮助理解文学名著。学会用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两位老师的点评更是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
“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作为文献主要形式的图书,自从它一产生的时候起,就责无旁贷地成为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载体纷纷涌现,都无法代替人们恋书的情结,那秀美的装帧,那变幻无穷的内容,那淡淡的墨香,一旦沁之心底,便与血液一起循环,带给你无穷尽的精神营养。
图书的种类很多,有答疑解惑的工具书、有系统学习的教科书、有内容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还有消遣娱乐的时尚书等等,茫茫书海你会发现最适合你的知音吗?会!因为那是缘分。缘分不是一种很玄的东西,缘分很现实,有时甚至于摸得着、看得见。每一个人都喜欢惜缘、结缘。因此每一个人一旦遇到一本好书,就是遇到了一种缘分,一个朋友。既是朋友,接触久了便会产生情愫。读过的书,或喜或悲,或癫或狂,或醉或痴……总之让你难以放下,书就成为你一生的好友,不离不弃。
当然,每个人身处的时代不同,对书的感情不同,所以对读书的体会也不同。就如苏东坡一边吟唱“人生识字忧患始”,一边体味“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般,爱书之情无以言表。书是我们汲取精神营养的沃土,我们因读书而成熟、因读书而睿智、因读书而明理、因读书而顿悟。
赵恒《劝学诗》云:“富家不用卖粮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见一本好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改变着人类的行为、净化人类的心灵、丰富人类的生活、增长人类的智慧、甚至推动人类的进步。唯书有知己,一生常相伴;爱书如惜命,终身乐无穷;愿为世人笑,独自享清静!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