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代歌》
两千年的奴隶社会,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还有那些未曾考证的原始社会。我们伟大的中华一步步走到今天都经历了些什么?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百书君,这位新朋友,博学多才,带领大家走进历史的长河。
历史节点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秦始皇(皇帝),定都咸阳——焚书坑儒,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大兴土木、建阿房宫、骊山墓——秦始皇死——扶苏流放、蒙恬击匈奴七百里——赵高假旨赐死扶苏,指鹿为马——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军灭——刘邦(吕雉)遇张良破咸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鸿门宴——项羽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刘邦退巴蜀——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楚汉之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刘邦建汉,定都长安
● 灭六国●
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有说法“百代犹得秦政法”。
●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五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
《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这本书严格上定义它是一部历史小说,共五百万字,能有这样篇幅的小说屈指可数,何况是不算热门的历史小说,在同类中能与之比肩的,大概就是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了。而在所谓“历史”题材早已被各式伤春悲秋与穿越臆想所扭曲的时下,这样一部遵循着史实并传达着民族层次理念的正统历史小说很难为大众所共飨。
作者孙皓晖并不是单纯的文学家,1993年动笔伊始,40多岁的孙皓晖只是一名法学学者,以这样的身份来撰写一部长篇小说,难免给人以隔行如隔山的第一感觉。二战结束后出版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是一部有口皆碑的巨著,然而这本历史著作的作者威廉·夏伊勒却是一名外派记者,记者身份撰写的这部著作带来了许多治史方法上的争议,但最终并未影响这部书的历史价值。而以学者教授身份写就的《大秦帝国》,也并未影响其作为小说的文学价值,小说基本的故事脉络、戏剧性的镜头、高潮起伏、情感与心理的描写等等基本要素一应俱全。而且与传统单纯叙事的小说不同,《大秦帝国》其实是一部“故事+科普+评论”的小说与历史著作的综合体,孙皓晖在叙事的同时常常会插入人文的科普与价值的评价,比如在描述秦军攻城时以图片与百科的形式介绍当时的基本攻城器械,在六国灭亡与重要历史人物落幕时会夹带褒贬不一的主观评论,这种夹叙夹议的春秋笔法是《大秦帝国》的最大特色之一,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大多数小说的述而不论大相径庭。这种写法的最大好处是能让每一段故事都能反映作者的基本价值评判,从而更直观地契合小说的中心思想,但同时也容易扩散作者的个人情感。
馆藏:第四阅览室
索书号:I247.5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