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阅美”大师堂又带着新一期回来了!!!同学们还记的吗?大师堂板块将每期介绍一位大师的几部经典之作。许久未见了,这一期我们推荐的是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
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和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阳泉市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主席、阳泉市文联名誉主席、刘慈欣文学院终身名誉院长。刘慈欣在山西阳泉长大。1981年6月,从阳泉市第一中学毕业 。1981年,考入华北水利学院水电专业。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 。1999年6月,发表处女作《鲸歌》。随后陆续发表《微观尽头》等作品,蝉联1999年至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他的创作进入了井喷期 。2011年,《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2017年6月25日,《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2018年11月8日,获得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2019年2月5日,作品改编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8月,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100名人榜荣誉榜单;9月23日,长篇小说《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刘慈欣的作品“三体三部曲”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经典之作:
(1)《三体》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的文本叙事在“后人类”的思考上有着重大突破,构建了科学与文学的互动范式,将道德内涵引入对科技的辩证思考中,并以文学手段在文化语境中对科技进行大胆假设和重构,但科技核心只是一个叙事跳板,是完成现实超越的重要媒介,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的重要工具。《三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继而完成对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伦理反思与文学表达,最终指向去人类中心化的思想内核。 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第三部英文版获得2017年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2019年,列入“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馆藏地:第四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I247.55/8:1
(2)《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太阳内部氢转化成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各个国家合作成立联合政府,决定实施一项长达2500年的宏大计划:建造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然而,“地球发动机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没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发动机带来的全球高温融化了极地冰川”。面对死亡的威胁,人类变得悲观无助,末日心态滋生。但当地球安然流浪三百多年后,人们发现太阳并未发生变化,于是开始怀疑“流浪地球”计划只是联合政府的阴谋。最终,谣言和猜忌点燃了蔓延全球的叛乱之火。就在人们为起义的胜利手舞足蹈时,太阳氦闪爆发。小说突出了无处安身的人们面对家园毁灭时的无奈、痛苦、恐惧、绝望,反映了人在自然、宇宙面前的渺小,着重刻画了“人在灾难中”的情状。
馆藏地:第四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I247.7/894
(3)《超新星纪元》
《超新星纪元》是1991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此书中刘慈欣创造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中,孩子们对以往成人心目中的纯洁的儿童形象进行大胆的反叛与颠覆。这些世界的新主人们,虽然与成人一般进行战争,但是他们把战争当做游戏,在纯洁的南极大陆上,进行着最血腥的战斗与厮杀。坦克、航母、歼击机、核弹头……所有武器,都是他们的新玩具。有人称《超新星纪元》为中国长篇科幻小说的零坐标。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一个追梦的旅程,与其他虚幻的梦不同,科幻创造的梦就像那道彩虹,是连接着大地的真实存在,是太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尽管它终将消失,但我们会发现自己已在追梦的路上前进了不少,长大了不少。
馆藏地:第四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I247.55/40
(4)《赡养人类》
《赡养人类》是刘慈欣创作的短篇小说,2005年11月首次发表于《科幻世界》。《赡养人类》聚焦于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跟随底层杀手展现财富垄断后的世间乱象,着重描绘了一个极端私有化的社会, 对科技与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探讨。不同于纯科幻作品,《赡养人类》具有的清晰的故事线索、情节的悬疑和人物形象的对比,颇具通俗范式,既展现了科技幻想的魅力,也坚守了科幻小说对现实世界独有的预示性和警示性。刘慈欣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史时指出:“人类文学其实一直在描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并强调科幻小说应重返大自然这个“伊甸园”,去描绘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恐惧、探索和敬畏。经历了人与自然这一刘慈欣最满意的创作阶段,他转而向社会实验阶段进行探索,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和极端环境下人与社会的处境,《赡养人类》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馆藏地:第四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I247.7/714
本文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