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门望族,幼承家学,又得张旭亲授。其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后因得罪权臣,被派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最终遇害。
一、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以“筋力”著称,具有雄浑壮美、气势磅礴的特点。其笔画粗壮厚实,笔力遒劲,给人以刚健有力之感,如“屋漏痕”般自然而富有韵味,体现出一种古朴、大气的审美风格。
二、结构特点
颜体字结构宽博端庄,气势开张。它打破了传统楷书的拘谨,外紧内松,重心平稳,具有很强的对称美和稳定感。同时,其字的空间分布均匀合理,给人以开阔、舒展的视觉感受。
三、主要作品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立的神道碑,此碑书法结体端庄,笔力雄浑,是颜体楷书的典型代表作品。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遇害的侄子颜季明而作,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作品情感真挚,一气呵成,笔画间充满了悲愤之情。

《颜氏家庙碑》为颜真卿晚年的得意之作,书法筋力丰厚,庄重遒劲,展现了颜体书法的成熟风貌。
《麻姑山仙坛记》笔画古朴苍劲,结构宽博,具有独特的韵味,体现了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多样性。
四、集字创作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审核人 朱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