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窗

悦读阅美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之窗> 悦读阅美> 正文>

“悦读阅美”大师堂推介(9)

2024/12/06  点击:[]

“悦读阅美”大师堂又带着新一期回来了!!!同学们还记的吗?大师堂板块将每期介绍一位大师的几部经典之作。许久未见了,这一期我们推荐的是日本80年代文学旗手——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日本当代作家。197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1979年,凭借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1980年,发表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后入围第83届芥川奖。1982年,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出版单行本,并获第4届野间文艺新人奖。1985年,凭借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至2009年发行逾1000万册,该书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舞!舞!舞!》。1996年,凭借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获第47届读卖文学奖。1999年,凭借纪实文学《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获第2届桑原武夫文学奖。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2006年,获得捷克设立的弗朗茨·卡夫卡奖;同年,凭借短篇小说《盲柳与睡美人》获爱尔兰第2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07年,获第1届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文学奖;同年,发行短篇小说集《东京奇谭集》。2009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同年,《1Q84》第一部与第二部印行,发行量达到200万册。2010年,发行第三部《1Q84》。2011年,获西班牙卡塔洛尼亚国际奖。2015年,获安徒生文学奖。

经典之作:

(1)《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7年。该小说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和面对成长的无奈,以及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这种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也成为村上春树作品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奠定了村上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小说以主人公渡边为叙述视角,渡边的第一个爱人叫直子,是他高中时候好同学木月的女友。木月自杀一年后,渡边同直子相遇,然后开始交往。直子20岁生日的那个晚上,两人发生了关系,第二天渡边醒来,直子已踪影全无。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了一家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认识了低年级学生绿子,因为一本《戏剧史2》的课堂笔记,两人熟识起来。绿子的父亲去世后,两人开始交往起来。绿子活泼开朗,身上带着阳光的味道。可是渡边心里更加苦闷彷徨,他一面难以割舍直子的温柔缠绵与她的病态美,另一面又无法抗拒绿子的活力开朗与大胆的表白。不久以后,直子自杀的噩耗传来,渡边失魂落魄,四处暴走。最后,在玲子的鼓励下,他开始思索今后的人生。

馆藏地:第四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I313.4/806

(2)《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首次出版。《海边的卡夫卡》叙述了一个十五岁离家少年与一个名叫中田聪的人的经历,两个角色作两条线索来写,而且两人自始至终未曾相遇。少年化名“田村卡夫卡”,从东京中野区的家里出逃,一直到了四国的高知县;中田聪在1946年,也就是在读小学时遇到奇怪事件昏迷后丧失了记忆和读写能力,因此大半辈子碌碌无为,直到六十岁这年,有了一次奇异的经历。小说共分49章,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借用了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再现了村上文学中的主人公走出迷惘,坚持不懈寻找自我的永恒主题。《海边的卡夫卡》文本,延续了村上春树一贯的虚构的故事设定,却又深刻地投射出现实社会的影子。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获得世界奇幻奖;同年,作者凭借《海边的卡夫卡》获得“弗朗茨·卡夫卡奖”。

馆藏地:第四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I313.4/870

(3)《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 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79年。整篇小说是一个巨大又凌乱的关于夏天的回忆,唯一能叫出名字的是“我”的朋友——因家中巨富而愤世嫉俗的青年“鼠”。没有名字,也就没有了确认的标记,多年之后回忆往事,只能被当做醉后的呓语。 970年夏天,大学生“我”回到海边的故乡度假。和友人“鼠”在“Jay'sBar”里“仿佛中邪一般一杯接一杯地喝酒,那个夏天喝的酒能装满25米的泳池”。在这无聊夏日中的一天,“我”遇到了一个没有小指的女孩,并逐渐和她亲密起来,最后还是无疾而终,夏天就这么懒洋洋地过去了。《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氛围的源头与雏形,是作家从摆脱日文小说文本平庸拖沓的理念出发,借鉴美国现代小说简洁明快的文风,所完成的小说文本的革命性变革,是当代日本小说精神和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馆藏地:第四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I313.4/807

(4)《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5年。同年10月,《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该小说由两个似乎完全不相干的故事情节组成,两条情节交叉平行地展开。单数二十章为“冷酷仙境”,双数二十章为“世界尽头”。在“冷酷仙境”部分中,主人公“我”是“组织”下属的一名计算士。“组织”为了与另一机构“工厂”竞争,开发了一种叫“模糊运算”的技术,“我”是这项技术的试验品之一。这项在被试验者的“意识核”中做手脚的技术最终使“我”丧失意识,进入了没有心、没有记忆、没有自我的“世界尽头”,成为“世界尽头”部分中那个被割去影子、在图书馆阅读“古梦”的“我”。在称为“世界尽头”的那个高墙围绕的小镇里,“我”与影子相互合作,策划逃离小镇,返回现实世界。但就在逃离成功在望之时,“我”选择了留下来。村上春树在作品中表现的自我流放意识,形成了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

馆藏地:第四图书阅览室 索书号:I313.4/790

本文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删。

版权信息:Copyright@2016吉林财经大学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联系电话:0431-84539207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技术支持:网络技术部  访问次数: